山东软科学研究会
                  设置主页       |       加入收藏
                  中文       |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资讯 > 行业动态

聚焦纺纱新技术,擘画纺织新蓝图——第二十届全国新型纺纱技术交流会成功召开

文章来源:纺织器材在线  日期:2023-10-28 00:00:00
为了促进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加强纺织行业技术交流,2023年10月27-28日,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新型纺纱专业委员会和山东省新型纱线及面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承办的第二十届全国新型纺纱技术交流会山东德州成功召开。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秘书长高惠芳,德州市工信局二级调研员、特色纺织服装产业链办公室主任王明杰,山东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韩光亭,山东纺织工程学会技能鉴定专委会主任刘永胜,山东恒丰新型纱线及面料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刚、总经理刘春国,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新型纺纱专业委员会主任、东华大学教授汪军,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新型纺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青岛大学教授邢明杰,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新型纺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汤龙世,德州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曲铭海以及新型纺纱专业委员会各位委员、嘉宾等1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上午的会议由汪军教授主持,下午的会议由邢明杰教授主持。

图片

▲ 会议现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 汪 军(左)、邢明杰(右)

图片

致辞篇



会议伊始,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秘书长高惠芳致辞,预祝大会圆满举办。她说,中国纺织工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向强国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我国纺织行业完成了从承接转移、模仿跟进,到主动布局、并跑领跑的重要转变;但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塑、国际贸易形势的改变等,我们需深刻思考未来纺织产业的发展方向及战略定位。首先,要意识到纺织业面临的外销和内销形势;其次要积极探寻危机中的机遇。她表示,面对国际经贸摩擦和地缘政治风险造成的严峻挑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要积极发挥产业链优势,一方面要力促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份额稳中有升,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中低端产品的国际份额快速下滑;同时,要抓住国内消费新势力、顺应新零售方式、提升国内市场消费能力;在保持出口规模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推动行业完善产业链、整合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增强自主创新动能,努力实现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

▲ 高惠芳

山东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韩光亭致辞,他说,通过召开本次会议,与各位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为山东纺织行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助力。针对如何提高山东纺织业竞争力的问题,韩理事长表示,山东纺织工程学会的下一步计划是:促进整个产业链的上下协同,加强产学研合作,使好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进而促进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纺织强国做出贡献。

图片

▲ 韩光亭

德州市工信局二级调研员、特色纺织服装产业链办公室主任王明杰致辞,他说,纺纱产业是德州纺织产业的主体,近年来德州市创建了全省行业首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山东省新型纱线及面料创新中心、现代纺织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等,通过共同体建设促进了德州市纺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提高了纺织产业市场竞争力。2023年,在全国纺织行业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德州市纺织行业竞争优势逐步增强,生产规模由2020年的 450 万纱锭增长至600万纱锭,巩固了全国最大的差别化纱线产业集群地位。纺纱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关系着德州市纺织产业乃至整个城市的发展,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和各位专家共同商讨纺纱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以此为契机开展德州市纺织企业和我国纺织精英人才的深度对接交流,进一步加强德州市纺织企业技术的革新改造和技术进步,提高德州市纺织产业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图片

▲ 王明杰

报告篇



江南大学教授薛元作了题为《智能化转杯彩色纺纱技术及全色域彩色纱的纺制》的报告。他主要从基于数字孪生的转杯智能化彩色纺纱技术、光与色彩及其颜色模型特征、多元基色纤维多维度混色空间及其矩阵色谱等方面介绍了在转杯上形成彩色纺纱的方式和要点。最后,薛教授向大家分享了通过智能纺纱技术纺制成功的一些案例和团队成果。


图片

▲ 薛  元


绍兴文理学院教授邹专勇作了题为《喷气涡流纺技术发展动态与产品开发趋势》的报告。他说,目前喷气涡流纺受到市场广泛认可,发展前景较大,但整体规模偏小,其国产化进程会影响产业规模壮大与技术研究的深入;喷气涡流纺对原料依存重,与传统环锭纺相比,仍然存在产品结构不够丰富,可纺纱支受限的问题,未来还需在替换环锭纺纱线重叠品种上发力。


图片

邹专勇


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棉纺总工、技术总监陈玉峰作了题为《新型纺纱梳理器材创新与实践》的报告。陈总介绍了新型纺纱的特点,转杯纺、涡流纺梳理器材的发展状况以及采用新型梳理器材提高纺纱产质量的实例。他表示,涡流纺纱梳理器材发展需重点围绕提高“梳理强度、减少纤维损伤”进行创新;摩擦纺纱梳理器材发展需重点围绕“重定量、高产量”进行创新;解决分梳辊针布使用周期问题需依靠涂层技术,目前公司正在进行陶瓷材料方面的研发与创新。

图片

陈玉峰

海南沃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伟作了题为《新型纺纱棉纱质量发展趋势及质量问题分析》 的报告。他指出:新型纺纱的高速高产,为时尚快品牌提供了适时的棉纱、面料供应;在线质量控制系统在新型纺纱设备上的全面实施,为新型纺纱棉纱质量实时监测和面料疵点预判控制提供了有效保障;新型纺纱使用纤维类型和关键纺纱指标的局限性,决定了新型纺纱的品种范围和质量疵点缺陷,进一步开发新型纺纱,使其质量指标向环锭纺纱质量指标过渡,以满足不同织物面料需求,是未来新型纺纱替代环锭纺纱的基本条件。

图片

熊  伟


青岛大学教授邢明杰作了题为《基于气流加捻新型纺纱方法的加捻机理、成纱结构与性能分析 》的报告。邢教授介绍了影响面料应用的因素,气流加捻的纺纱技术等,分析了环锭纺纱和新型纺纱的优缺点,通过实验数据比较分析了传统涡流纱和喷气涡流纱的纱线结构和性能。

图片

邢明杰

武汉纺织大学付驰宇作了题为《摩擦纺纱技术及其功能纺织品开发》的报告。他阐述了摩擦纺纱机的纺纱原理,摩擦纺纱技术的优势以及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摩擦纺纱在智能可穿戴纺织品、个人热管理纺织品、智能防护型纺织品方面的应用;展示了团队在基于液流摩擦包芯纺方面的工作成果。

图片

付驰宇

纺之远(上海)纺织工作室倪远作了题为《梳并联技术在自由端短流程纺纱的装备与工艺创新》的报告。他介绍了梳并联研究的技术背景,梳并联的工艺要点、自由端纺纱流程工序联接等内容;列举了多供一缓存式同步输送梳并联机组用于转杯纺生产实例。他说,现今多供一大缓存量无损输送缓存式梳并联技术方案在自由端纺纱短流程的应用,已经基本具备推广条件;梳并联技术应用既契合了纺纱生产降本增效和管理化的现实需求,也为中国纺织强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创新方案。

图片

倪  远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张志作了题为《日发新型纺纱短流程》的报告。他主要介绍了传统纺纱和新型纺纱的生产流程及特点,以及几款新型并条机的性能指标和在市场的应用状况。他说,相比传统的环锭纺,转杯纺生产具有流程短、用工省、投资少并且对纤维长度要求低的特点(纤维长度>12 mm);日发的设备具有自主研发、核心控制系统与零部件自己加工、用材考究、设备耐用性长等优势。

图片

▲ 张  志

苏州德夫奥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闫进祥作了题为《双分梳转杯纺产品开发》的报告。他主要介绍了渐变纱线、涟漪纱线、竹节纱线、类牛仔纱线这4类纱线基于双分梳转杯纺的开发设计情况。


图片

▲ 闫进祥

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王强华作了题为《专利奖申报材料准备要点解析》的报告。他介绍了中国专利奖的参评条件,对专利质量、技术先进性、运用及保护措施、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的要点进行了详细讲解。


图片

王强华

新型纺纱专业委员会汤龙世作了题为《喷气涡流纺纱线标准化建设的现状与展望》的报告。他说,涡流纺发展规模日趋增大,设备性能应用不断成熟;涡流纺纱线品种不断增多,特别是功能性、差别化新型纤维的使用,应用范围几乎拓展到纺织品各个领域;涡流纺标准须加快制定,以促进和推动企业产品与市场接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行业。

图片

汤龙世

东华大学汪军教授作了题为《转杯纺技术进展与发展趋势》的报告。汪教授介绍了国内转杯纺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对转杯纺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① 转杯纺纱将分为高速高产高支和低速低支特色这两个方向发展;② 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成纱机理的研究;③ 需借助软件模拟进行新型纺纱器设计;④ 需拓展赛络转杯纺、结构松散柔软转杯纱、包缠复合纱等复合纱线的研究与应用。

图片

汪  军




总结篇



报告结束后,邢明杰教授作会议总结。他说,本次会议分别从现代纺纱的概念角度对新型纺纱的现状、生产、原理、产品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围绕喷气涡流纺技术与产品、转杯纺新产品、摩擦纺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从原料、梳理器材、梳并联、短流程以及标准和知识产权等多方面进行学术交流,结合“科技、绿色、时尚”的定位,展示了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拓展了产品开发的思路与方向。
“全国新型纺纱学术会议”已有 40 多年的历史,需要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坚持自身特色,使之成为新型纺纱学术与技术研讨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及载体;同时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可采用灵活多样的专题讨论与技术沙龙;新型纺纱专业委员会也应当加强自身建设,使其成为新型纺纱学术活动的重要带头团队和权威,为新型纺纱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


图片


联系我们

山东纺织工程学会

地址:济南历下区文化东路145号

电话: 0531--86425366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登记处/社证字第号/社团代码

© 2021 山东纺织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011095号-1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关注山东纺织工程学会

Copyright 2019 山东纺织工程学会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济南历下区文化东路145号 鲁ICP备20011095号-1